政策解读①|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2”政策“干货满满”

2023-09-01 14:10:31   来源:沿滩融媒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以及《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个配套政策,即为:“1 2”政策体系。

《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包含政策清理完善、融资难题破解、拖欠账款清理、资源要素保障、政务服务效能提升5个专项行动,着眼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破制约发展环境的关键症结。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从鼓励创新、支持融资、降低成本、公平竞争、市场拓展5个方面,具体制定了10项措施,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能。

《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是四川省首次印发的专项举措,包含6个方面22项具体措施,帮助民营市场主体解难题、增信心、谋发展。


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

去年10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营商环境对标创新行动方案》,对优化营商环境作了全方位安排部署。这次出台新政策的总体考虑是,在去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重点聚焦民营市场主体普遍关心的政策落实、要素供给、法治保障、政务服务等问题,借鉴浙江、广东等地先进经验,制定形成行动方案,包含五项行动23项措施。

——政策清理完善行动,旨在让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更方便、更全面地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包括4项措施。

持续用好“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主要是针对涉企政策宣传解读不到位,解决助企纾困政策宣贯不精准、覆盖广度不够等问题,扩大知晓率和覆盖面。

推行“惠企政策计算器”。这项政策是希望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比对分析政策要求与市场主体自身条件,快速计算出可享受政策红利,向市场主体精准推送,改变企业“大海捞针找政策”的情况,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开展政策兑现“一站式”办理。重点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政策集中兑现专窗,主动提供“一站式”“一对一”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帮助企业省下多次跑的时间,解决企业不熟悉办事程序的烦恼。

实施涉企政策成效评估,主要是形成制定、评估、优化的良性循环,解决政策“空转打滑”等问题。

——融资难题破解行动,旨在帮助民营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包括4项措施。

做实融资征信“白名单”。集中聚焦信用信息共享不充分等梗阻,推动民营市场主体纳税、社保、公积金、不动产、水电气费缴纳等信息与金融领域共享,支持征信机构挖掘放大信用价值,提升信用贷款可得性、便捷性。

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主要针对企业对银行融资过度依赖现象,解决融资渠道单一等企业痛点。

完善多元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重点立足进一步发挥各地风险补偿基金(资金池)、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度扩大基金(资金池)规模、提高补偿比例,解决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等问题。

探索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目的是根据基层银行机构审批权限较小的实际,引导银行机构适度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缩短贷款发放周期。

——拖欠账款清理行动,加快拖欠账款的核实、清偿,对拖欠周期长的实行升级督办,包括4项措施。

完善拖欠账款清理工作机制。措施中明确提出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信息披露及抽查制度;有效归集投诉线索,及时转交属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核查办理等措施。

强化拖欠账款清偿。主要是针对企业账款久拖不结,运用督办、审计、财政等手段逗硬约束,倒逼加快清偿进度。

探索建立涉企补偿救济制度。这项政策侧重债务融资、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明确补偿条件和范围,细化申请、核查及协商、评估鉴定、签订补偿协议等程序以及补偿方式、不予补偿情形,解决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等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

严格遏制新增欠款,主要是围绕避免新增拖欠,加强项目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审查,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

——资源要素保障行动,加快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加大高峰时段用电、用气等保供力度,解决好用工保障,包括5项措施。

推动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清理。重点就因历史原因没有确权登记的地块,按照尊重历史、依法依规、便民利企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一企一策”制定处置方案,积极稳妥解决。

强化土地资源供给保障。主要是针对新一轮规划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紧约束”,灵活供地方式,加强重点项目支持,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用地问题。

强化电力供应保障。这项政策重点着眼高峰时期(时段)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的实际,强调提速电源电网项目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用好水电消纳政策,以克服缺电限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强化天然气供应保障。主要是针对用气高峰期保障不足,积极争取提高天然气留川比例,加大天然气供应协调力度,努力保障民营企业生产用气需求。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用工保障。重点是针对民营企业人才吸纳、培养、使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破解人才短缺和招工难等矛盾。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行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包括6项措施。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主要是围绕推动打破市场隐形壁垒,借鉴外省经验,进一步强化相关措施,包括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文件等开展抽查或交叉评估,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系统开展打假治劣专项行动等。

优化和规范政务服务。主要针对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能不优,健全“企呼政应、接诉即办”机制,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效率。

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措施扭住部门统筹联动不足、执法检查过频等企业“烦心事”,强调“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明确除涉及安全底线监管事项外,市场主体作出经营承诺的,非举报投诉原则上不进企业检查,减轻企业迎来送往的负担。

发挥工商联、商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具体举措是,建立健全行业商会协会自律机制;各级政府驻外机构、行业商会协会充分整合省内名特优新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商贸服务资源,帮助市场主体开拓市场、增加订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主要是细化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组织民营市场主体参加招商引资、政策推介、经贸交流、学习考察等活动,及时处置侵害民营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问题线索,邀请民营市场主体经营管理人员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等,解决“清而不亲”等问题。

营造尊商重商浓厚氛围。主要是加大宣传激励、表彰表扬等力度,让企业家更有社会荣誉感、成就感。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

对象是民营企业,着眼于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引导民营企业走提质增效的转型之路,从支持创新发展、增加融资、降本减负、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等5个维度,提出10项举措给予“真金白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当前生产经营困难、培植市场竞争力。

鼓励创新方面,包括支持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两条,提出对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投入增量等予以支持和补助,民营企业首台套产品可通过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等举措。

支持融资方面,包括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提升惠企贷款服务质效等两条,提出将新增小微、“三农”主体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推广“税电指数贷”等举措。

降低成本方面,包括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降低用电用气成本、降低用地成本等3条,提出了对社保历史欠费不开展大规模集中清缴,推动具备条件的用气企业“转供”改“直供”,对符合条件项目降低土地出让底价等举措。

公平竞争方面,包括支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等两条措施,提出了建立完善招标文件编制负面清单,认可民营建筑企业以联合体方式承接的工程项目业绩,明确政府采购预付款比例等举措。

市场拓展方面,主要是支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川行天下”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对展位费用和人员费用给予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入围“千户重点外贸企业”培育名单;继续实施“服保贷”政策,适时扩大风险补偿资金池,对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企业,按规定每年每户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融资成本补助等举措。

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

对象是个体工商户,主要聚焦个体工商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分型分类培育,推动纾困措施长效化常态化。包含6个方面22项具体措施:

在优化准入环境方面,对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变更登记、办理歇业等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

在保护合法权益方面,保障个体工商号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不得违反规定在资质许可、项目申报、政府采购等方面歧视个体工商户等。

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落实“六税两费”的减免政策等。

在鼓励引导自主创业方面,为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就业创业提供多渠道政策支持。

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建立“名优特新”名录库等。

在加强服务支撑方面,提供建议便捷度的年报服务,充分花卉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困难问题。